德國也是歐洲聯盟德國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發達國家之一,德國在經濟一體化的全球經濟中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德國也是歐洲聯盟和歐洲貨幣聯盟的 主要創始國、第一經濟大國和領袖國之一,在歐盟政治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制度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較為成功的經濟范式?,F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體系對資源配置而言至關重要。德國的金融體系是當今發達國家最具特色的金融體系之一,與美國的金融體系相比可視為兩種極端情形。美國是競爭性、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有不穩定傾向。德國的金融體系是另一個極端,是集中性的、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提供了風險分擔機制和穩定性,私人有很強的激勵去收集信息,對企業的外部限制要弱于美國。在歐洲貨幣聯盟進入第三階段后,在聯盟國家實現統一貨幣“歐元”、統一的中央銀行和統一的貨幣政策,德國金融制度特別是貨幣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過去獨立的國家貨幣政策轉變為歐洲統一的貨幣政策。
德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二是混業經營和監管制度。德國與中國的金融體系具有較多的共同點,德國以銀行業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和對農村與中小企業有重要意義的合作金融,以及信貸政策、農村金融政策和中小企業融資政策對中國現行的金融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德國的金融制度與金融政策本身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20世紀中期以來,德國經濟得到了飛快的發展,金融體制與行業不斷完善健全,銀行與企業的金融聯系不斷密切,各個行業的經濟狀況不斷改善,政府對整個經濟金融體制的監管不斷加強。
?隨著1998年歐洲中央銀行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設立,德國作為歐洲經濟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愈顯重要,研究德國的金融政策及相關問題對中國今后的金融政策制定和金融改革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衰退、低迷的大背景下,德國經濟表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研究其金融政策等經濟問題能為中國經濟宏觀調控提供有益經驗。
?德國有一些基礎體制與中國類似,例如都重視社會秩序、都是由國家統一立法、都注重改革等,研究德國的金融體系改革能為中國提供借鑒,適用性更高。
?德國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歷來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比較支持和理解,因此加強對其以金融政策為主的經貿政策研究,對中國制定對歐政策和對德政策有重要意義。
從德國的金融發展模式中可知,首先,金融體系與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相輔相成。德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結構,能較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有效支撐了德國兩次工業化的趕超以及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工業的復興。20世紀90年代后,德國試圖遵循英美的路徑,推動金融體系向市場主導模式轉型,但成 效不大,銀行體系仍占主導地位。與德國類似,中國改革開放后,高速增長的銀行信貸投放成為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助推力量。其次,金融體系沒有最優選項,要主動適配經濟發展轉型。通過對43個經濟體100多年前的跟蹤研究發現,密集的信貸與工業化追趕的進程關系密切,進入“工業化晚期”后,其效果通常會減弱。20世紀90年代,德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雖然依然堅持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 但股票等直接融資手段日趨豐富,在金融體系中的比重逐漸上升。
同時,改革開放后中國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引發了德國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德國,3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營商環境“好”或“非常好”。此外,中國的金融發展進程也一直被德國所關注。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教授霍斯特·勒歇爾指出,中國金融業改革和開放的新舉措不僅有利于中國改善資本配置、提高經濟效率,也令外國機構得以更好地投資中國市場。
∨
歐元區統一貨幣政策下的德國金融政策
蔣遠勝、臧敦剛 等著
ISBN:978-7-5227-1854-5
定價:89、00元
內容簡介:隨著國際經貿關系的深入,中德兩國在金融業的合作不斷深化,研究歐元區經濟背景下統一貨幣政策的制定、德國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中德金融政策的異同,既是中國金融改革創新的現實需求,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本書的主要內容有三個部分:一是對德國金融政策理論與經濟形勢的基礎分析;二是對德國的貨幣、信貸、外匯、證券市場和金融監管五大金融政策進行了評介和分析;三是通過比較中德金融政策的異同,提出相應的政策啟示。
中國金融開放:感知政策的溫度
徐奇淵 等著
內容簡介 ?
不論是金融改革還是金融開放,初心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中美關系緊張。在此背景下,金融開放是加深中國與全球經濟互動、加強新形勢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開放的步伐很快,但在華外資機構仍面臨不少操作性問題,對金融業開放的訴求依然較多。這表明中國金融開放的政策努力與外資機構的獲得感之間仍有一定的溫差。金融開放最終服務于國內經濟發展,但其最直接地還是服務于外資金融機構。我們的這項研究通過線上問卷、對話訪談、文本分析對外資機構的訴求進行整理。同時也對國內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進行會談和求證,嘗試從不同角度理解中國金融開放當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然后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提出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希望本書能夠為關注金融開放的理論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參考。本書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中國金融開放觀察:政府與市場的感知差異》的研究成果。
新中國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70年
李揚 主編
內容簡介 ?
本書以我國貨幣政策的演變為線索,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金融部門的發展歷程,對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未來走向進行了討論。全書主體內容分為六章,覆蓋了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人民幣國際化、金融監管、金融科技等領域。每章分別就建國后各階段相關領域的指導思想、代表性學術觀點和政策措施進行了闡述和討論。本書可供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與金融實務部門的相關人士參考,其目的不僅在于記載我國金融領域的演變過程,同時也為當時政策得失和未來發展走向的討論提供歷史源流和時代背景。
中國綠色金融政策的質量與效應評價
杜莉、鄭立純 著
內容簡介 ?
本書創立了一種新理論來重建現代金融理論,并以此來解釋現實市場金融行為,同時該理論也成了現代金融制度確立的基礎。本書系統研究中國綠色金融政策,并對其質量與效應進行評價。全書闡述了中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演化與階段性特征,建立了中國綠色金融政策評價體系并對其質量進行了評估,使用混合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雙重差分法等實證方法檢驗了綠色金融政策對經濟綠色化發展的推動效應,后提出了完善中國綠色金融政策的對策建議,豐富了中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聲明:留學網的所有作品(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所有,原文出處。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415903831#qq.com 刪除。
評論0